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“蒟蒻”是生僻字,也是网络用语,还是一种常见植物的名字。“蒟蒻”是网络流行语,因为其拼音为(jǔ ruò),谐音“巨弱”,在网络上常用来自嘲而走红。您没看错,“蒟蒻”不读(gǒu ruò),而读(jǔ ruò)。

现在来揭秘一下,“蒟蒻”一词的读音为jǔ ruò,乍一看,可能很多人会对其感到陌生。但其实,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蒟,果也。从艸竘声”。蒟,即蒟蒻,其果实和桑葚很相像。

据《说文解字》记载,“蒟”是一种植物的果实,与桑葚颇为相似。这种植物,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魔芋。魔芋不仅果实可食,其地下茎更是营养丰富,既可食用,又可制淀粉。在古代,魔芋的果实还被用来制作酱料,因其独特的香味而备受青睐。我们常吃的果冻,也有这个口味的。魔芋的块茎中可以提炼出魔芋胶,利用魔芋胶,我们可以制作魔芋糕、魔芋豆腐、魔芋粉丝。此外,也可以利用魔芋制作各种仿生食品,比如虾仁、腰花、蹄筋、海参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魔芋全身有毒,尤其是它的块茎部分毒性最大,所以,魔芋不能生吃,需要加工后方可食用。

魔芋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地区、云贵高原、四川盆地等地。

魔芋可以提炼淀粉,制作魔芋丝,这与土豆、地瓜很相似,但魔芋丝更软糯,所以更适合火锅等烹饪方法。

现在我们一般称“魔芋”,为“魔芋”。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的另一个名字“蒟蒻”。

蒟蒻的走红与IT、互联网有关。在互联网中,人们常用它来自嘲自己的不足或弱点。这种用法既体现了语言的趣味性,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自嘲与自勉。除了其网络意义外,“蒟蒻”这个词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从字形上来看,“蒟”字由“艸”和“竘”两部分组成,形声字的结构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的植物属性。

而“蒻”字则与“弱”谐音, 指的是嫩蒲草或者 细蒲席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记载:蒻,蒲子可以为平席。此外,魔芋作为一种植物,其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。《本草纲目》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关于魔芋药用价值的记载。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,魔芋具有化痰消积、解毒散结、行瘀止痛等功效,对于治疗一些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。“蒟蒻”这个词我们现在很少用,如果不是互联网的兴起,我们几乎很少能够见到它们。汉字简化让很多难写的字变成了生僻字,而互联网的兴起,让他们重新获得了新的生机。——小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