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翩若惊鸿)
这个用法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主要用法,而在古代汉语中,这个字常常用本义“快速地飞”,不能在古文中见到翩字就释作“摇曳飘忽的样子”,这是在古文中遇到这个字时一定要注意的。
(2)旌旗飘扬貌。《字汇·羽部》:“翩,往来貌。”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四牡骙骙,旟旐有翩。”孔颖达疏:“翩是旌旗行而舒张之貌。”四马驾车好强壮,旌旗迎风乱飘扬。
(《桑柔》诗意)
(3)风流潇洒貌。汉武帝《李夫人歌》:“翩何姗姗其来迟?”今本多写作“偏何姗姗其来迟”,其实是错误的,这里的翩,指的是李夫人风流潇洒的样态,不是责怪她姗姗来迟,用“偏”是抄写之误。
翩的小篆写法如图:
(翩的小篆写法)
2、翜。读 shà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释是:“翜,捷也。飞之疾也。从羽,夹声。读若瀒(sè,同涩)。一曰侠也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快速,飞得快。
(飞得快的鸟类)
《尔雅·释诂下》:“翜,捷也。”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翜、捷皆谓敏疾。”
本义之外,翜还有其他用法:
(1)夹,挟持。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汉人多用‘侠’为‘夹’,此‘侠’当为‘夹’,或当为‘挟’。”
(2)减少。《亢仓子·农道》:“失旹( shí,即‘时’)之麦,胕肿多病 ,弱苗而翜穗。”何粲注:“翜穗,多芒也。”失去农时的麦子,苗弱而麦穗减少。
(3)使。《类篇·羽部》:“翜,使也。”
(4)同“翣”。古代棺材上的羽饰。后面会再讲到“翣”字,此从略。
翜的小篆写法如图:
(翜的小篆写法)
(【说文解字】之695,部分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